柴达木藜麦:新食材大产业
2011年,藜麦被引种到柴达木盆地,种植出来的藜麦颗粒饱满、色泽纯正、出芽率高达95%以上。截至2018年底,柴达木盆地藜麦种植面积达0.17万公顷,已成为原产地国之外种植藜麦面积最大的地区,产业前景广阔。
从优秀食材到健康产业
由于所具备的独特营养价值,黎麦被外界誉为“营养黄金”,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基本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还被选定为宇航员的太空食品。
藜麦于2011年被青海三江沃土有限公司引进柴达木盆地试种,极力打造高品质、纯天然、无添加绿色健康的藜麦产品,专注于藜麦大健康产业,力争让藜麦为更多的人所熟知。时至今日,三江沃土的藜麦种植面积已超过万亩。
“去年公司的藜麦种植直接带动农户3600多户,间接带动农牧民上万人,年用工量累计超过15万人次,支付临时工工资1800多万元。”公司相关负责人黄朝斌介绍说。
作为柴达木藜麦的领军企业,三江沃土秉承生态化农业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带动当地农户种植藜麦,增加农牧民收入。同时,开拓藜麦育种、种植、加工、产品延伸、皂苷萃取等相关产业,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藜麦已然从一种优秀食材发展为一种健康产业。
高原育出藜麦新品种
平均海拔3000米、年降雨量仅300毫米左右的柴达木盆地,与藜麦原产地安第斯山脉的环境相似度高,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藜麦种植的“黑土地”。
近几年,藜麦在柴达木盆地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前期技术资源缺乏等因素,一度出现了种源质量不高、生长习性不清、生产水平低下等问题。“在国外智力项目的帮助下,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性能优良的藜麦新品种‘青藜1号’和‘青藜2号’,填补了国内藜麦栽培技术领域的空白。”青海省人社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说,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克服了藜麦种植的关键技术难题,而且获得比南美原产地产量和品质更优异的表现。
随后,青海也明确了柴达木盆地为“青藜1号”和“青藜2号”等藜麦新品种的最佳种植区,并初步研制出藜麦栽培技术规范。
“柴达木藜麦作为全谷全营养完全蛋白碱性食物,胚芽占种子的30%,且具有营养活性,蛋白质含量高达22%,品质与奶粉及肉类相当,富含多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必需的全部9种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当且易于吸收。”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柴达木盆地无论从海拔高度,还是从气候环境,都是和藜麦原产地安第斯山脉最为一致的。
有机藜麦走向世界
青海三江沃土有限公司继2016年12月获得国内有机认证后,又在今年4月获得标准更加严苛的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和美国农业农村部USDA有机认证,成为青海首个具有三重有机“身份证”的藜麦品牌,对打造和传播“柴达木有机藜麦”品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离天最近,离污染最远。据了解,三江沃土从种植到田间管理,从收割到后期加工,完全遵循有机标准,严格的要求让柴达木有机藜麦产品质量和销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藜麦在生长过程中不能打农药,所以田间除草这块全部要用到人工,每到藜麦收割季节,公司还雇用当地农民收割藜麦,每年的用工量要达到1万多人次。”黄朝斌说,尤其自从公司拿到这两张新的有机“身份证”后,柴达木有机藜麦产品出口欧洲的订单明显增多,2019全年预计有80至100吨的出口业务,将进一步提高柴达木藜麦在国外市场的知名度。青海还利用青洽会、农展会等招商引资平台,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柴达木藜麦已远销美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柴达木日报)
相关阅读
调结构,抓品牌,青海省“牛产业”上档升级系列报道之三为农牧民添福的柴达木福牛产业
“我们的牛儿听音乐、睡软床、喝泉水,还享受按摩,他们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成长,以保障优质牛肉的形成。”时间回溯到2017年10月22日,在柴达木“福牛”养殖基地之一的海西蒙古族
2020-04-01 05:29:51
青海海西柴达木盆地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收
记者(申维祖)近日,记者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获悉,近年来,海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将柴达木特色农产品出口至东南亚等地。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全州特色
2020-03-29 10:07:37
青海省柴达木枸杞成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11月5日,第二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在云南省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推介会由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委会主办、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承办,是第十四届中国国际
2020-03-24 18: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