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鱼塘巧管理可催肥增产30%
追肥培饵
秋季应看水施肥,培育水中丰富的生物饵料,满足鲢、鳙滤食生长需要。秋初气温较高,施肥坚持量少次多。如果是肥水塘,则施少量化肥,既避免水质恶化,又保持肥、活、嫩、爽的良好水质。一般亩施尿素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使池水保持油绿或茶绿色:如果是清水半瘦塘,则以施发过酵的禽畜人粪为主,亩施400千克~500千克,7天~10天施一次,能迅速培育浮游生物,满足鱼类摄食的需要,以沥食性鱼为主养鱼的池塘,10月后以有机肥为主,增加磷肥比例,根据气温高低水质肥瘦及活动等情况每10-20天追肥一次。一般每次亩施有机肥100-150公斤,或尿素4公斤、过磷酸钙8公斤。保持池水透明30厘米左右。
秋末水温逐渐下降,应以施有机肥料为主,使池水变肥转浓,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越冬提供充足的饵料。
投足饲料
秋季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大,鱼类开始积累能量准备越冬。一方面要保证投喂足够的青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另一方面必须增加精饲料的投喂量,可用麦皮、玉糠、花生麸、黄豆粉等混合调配,每日投喂一次,投喂量占鱼体总量的2.5%~3%为宜;10月份后则适当增加、投喂量占鱼体总量的3%~4%,以保证鱼类育肥长膘过冬的营养需要。
在主养草食性鱼或吃食性鱼类的池塘,10月后根据不同主养鱼类营养需要科学配制日投一次,投饵量一般占鱼体重量1~3%,投饵可持续到11月上旬。特别是一些鱼种池,晚停食是晚秋管理应强调的一个方面。
防止浮头
精养密度大、产量高的池塘,由于投饲施肥量大、有机质含量多,鱼类活动频繁,极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每天早晚、尤其下半夜,要加强巡塘。投喂时发现鱼群吃食减少、吃食时间延长、塘中残饵增多,特别是草鱼衔草满塘游动而无吃草迹象说明水中开始缺氧。白天鱼群受惊后,在水面可见明显的波浪,说明已经出现“暗浮头”。一旦发现鱼群出现浮头预兆时,即开动增氧机,或注新水进塘,增加溶氧量,并适当排放一部分老水。若又无新水灌注、又无增氧机增氧,则每亩用明矾5千克或20千克食盐化水溶解泼洒,或按说明使用增氧剂。捞净水中杂质残草,减少污染、净化水质,对于防止浮头也有作用。
准备过冬
通过秋季育肥仍达不到上市要求的塘鱼,则要准备过冬。越冬鱼塘要进行清塘消毒,使转塘的鱼类有一个良好的水环境;塘水深2米~3米,水越深越能保暖;甲鱼、鳜鱼、革胡子鲶等凶猛肉食性鱼类,不能大小混杂过冬,以免发生大吃小、强食弱的残杀现象。对热带、亚热带鱼类过冬的池塘每亩应搭建8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防霜棚,用禾草或编织薄膜、搭在背风向阳的池塘最深处、离水面20厘米。
秋季鱼病多发的原因及预防
秋季鱼病的多发和鱼病的严重性是不可低估的,应引起重视和加强病害预防。
1、发病原因
气候多变的秋季秋季早晚温差较大,池塘水体容易因上下分层而缺氧;另外,受污染影响,近年的大气质量逐年下降,秋季灰霾天气多发,对鱼类的影响:除了污染水质间接削弱免疫力外,还直接伤害呼吸系统,特别是龟鳖类。
底质老化、病虫害滋生
从4~-5月开始投苗至秋季,历经5~6o个月的养殖周期,从不间断的投饲、无数次的鱼类排泄,有机物沉积、发酵在营造池塘肥沃环境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污染着环境,底质随养殖时间的伸延而不断老化;同样,饲料等有机物在促进鱼类生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培育出大量的微生物(包括害虫和病菌)。从量变到质变,秋季适温的天气再加上质变的环境,池塘往往一瞬间变成病虫害繁殖的温床,并迅速发展,直接对鱼类形成威胁。
种质退化、养殖结构不合理
鱼类在自然水域中生命力极强,主要是其种群密度较低,环境选择余地大,即使发病互相感染机会也少。但人工养殖,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面对市场激烈竞争,人们通常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作为生产第一要务,因此,每当种苗供应出现紧张时,价格
低廉的近亲苗往往比优质苗更受追宠,结果秋季来临,池鱼规格逐渐长大、单位容量增加,环境恶化、池鱼免疫力下降,病害骤然增加。
2、预防措施
环境、病原和鱼体三因素相互作用,才能产生鱼病。因此,切断三因素相互作用的任何一坏节,是鱼病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
改善养殖环境,做好生态防病
进入秋季,在池鱼未出现发病症状之前进行新塘转换,这是改善养殖环境的最佳方案;若条件限制,也可以把大量老化池水换掉,补充新鲜江河水来保持良好的水质,同时,早晚应适当多开增氧机,保证充足的溶氧;若已出现发病症状或缺少换水条件,则可使用生石灰调水、过氧化钙增氧和二氧化氯等化学方法处理,还可使用微生态制剂或中草药制剂改良,总之,必须确保鱼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增强鱼类自身抗病力
秋季,池鱼同时面临上市和越冬的压力,如没有足够的免疫力是很难抵御各种病虫害入侵的,因此,秋季饲养管理,饲料除营养均衡、科学投喂外,应适当补充维生素VC.VB、VE和微量元素等,还可适量添加保健性中草药进行病害预防。
消灭病原体
以防为主,做好消毒工作。做到定期、定时消毒预防,主要关键包括:严格检疫,尽量避免进种时带人病原体(包括病毒);定期和不定期消毒,包括杀虫、杀菌,尽可能把虫、菌消灭在萌芽状态。(水产E线)
相关阅读
绿藻对水质的影响
适量的绿藻生长在水中,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通过光合作用帮助动植物更好地生长。但是水中生长过多的绿藻,会导致清水变绿浑浊,同时会导致水质变差,产生更多的有害细菌。因此,需要定
2020-10-26 14:07:19
天津市全面提升200余万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年底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从天津市水务局获悉,天津市各涉农区搞好疫情防控同时,全力组织推动新一轮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计划9月底前工程全部完工,10月至11月实施工程试通水运行,12月底前
2020-10-11 18:02:23
天津市困难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基本完成936个村饮水质量改善
从天津市水务局获悉,去年以来,水务部门提速加力推动天津市困难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市1000个困难村已改善了936个村饮水质量,除64个困难村因疫情影响施工进度暂
2020-09-13 08:09:50